1979年2月17日,一场令世界哗然的战争在中越边境骤然爆发。有人说,战争的导火索是两国几十年恩怨纠缠不清,有人却惊呼,这一战搅动了整个东南亚的风云。让人瞠目结舌的是: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十几万大军便铁骑南下,兵锋直指昔日同志。为什么中国,宁愿冒着四面楚歌的风险,也要在越南边境“亮剑”?越南向联合国喊冤的那些数字,又到底是真是假?答案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。
越南在联合国投下“重磅炸弹”:他们指责中国“犯下2158起侵略事件”,还“在越南境内袭击绑架、非法巡逻”,仿佛中越边境早成了“江湖险地”。但中国的态度也明确无误:坚决反击,绝不退让!于是,两国代表在联合国针锋相对,你一言我一语,国际社会顿时迷雾重重。美国、苏联冷眼旁观,亚洲各国蠢蠢欲动,一纸报告成了各国激烈争吵的焦点。可是,举报中国“侵略”的越南,为何偏偏漏掉了自己在中越历史上的角色?他们的“委屈”又有几分真,几分假呢?故事的背后藏了多少弯弯绕绕,越南与中国的恩怨情仇,为何非要用硝烟来解决?
中越之间的纠葛,可以用“一言难尽”来形容。1950年,中国“雪中送炭”,给越南抗法战争提供了大量军火与粮草。老百姓说:这不像是邻居,简直像亲兄弟一样帮衬。到了1954年越南反法胜利,中国继续慷慨解囊,甚至派大批专家扎根越南,教他们开厂、修路、治病。那个时候,越南的普通人把中国人当成救星,灯下聊天都是“中国老大哥真有本事”。而到了1957年,为了边界问题,双方还专门达成协议,约好“历史归历史,争端靠谈”。
但好景不长,世界风云急转。60年代中苏关系闹翻,越南开始跟着苏联的步伐跳。70年代末,越南仗着手里多了武器和底气,不仅要称霸所谓“印度支那”,还在国内兴风作浪,大搞反华、排华运动。华侨被打压、抄家、迫害,从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里,17万华侨被赶回中国。这种行为让很多中国家庭分崩离析,也给中国百姓心里扎了根刺。越南却又反咬一口,说中国“故意引诱华侨回国影响越南经济”。对此,华侨只能苦笑:“我们真有这么大的本事,还用你越南欺负?”
表面上看,风平浪静。战争爆发前两国外交场合还能彼此握手微笑,场面一度很和谐。1975年,黎笋带团访华,双方还在媒体前大谈“中越友谊源远流长”。可是风平浪静背后,暗潮早已汹涌。越南国内悄然上升的排华气氛让不少华侨夜不能寐,类似“交黄金、过边境”的勒索传言不胫而走。
与此同时,国际间也有另一种声音。许多西方分析家质疑,中国会不会“借题发挥”,是不是想趁越南刚统一内乱,将边界问题彻底解决?苏联则私下威胁越南:“有事给我打电话,我帮你撑腰!”但实际上,苏联虽放狠话,却迟迟不动手。表面平静掩盖着激烈的博弈,谁都在等待对方先出招。
越南的说法开始在部分国际场合“吃香”。越南政府一边递交联合国报告,一边动员外媒炒作“中国威胁”,试图为自己争取同情分。可到底谁才是受害者?国际社会众说纷纭。
一切似乎进入难解的僵局,突然之间,真相来了个大翻转。先前越南在联合国大讲特讲中国兵临城下,实际上他们在柬埔寨早已大举进兵,占领金边,令整个东南亚坐立不安。历史上,越南行动快得惊人,出动几十万大军,目的却不是自卫,而是“扩张”。中国高调指出:你越南四处挑事,还反扑说自己是“和平受害者”?如此“贼喊捉贼”,让联名抗议越南侵柬的十几个国家也看明白了门道。表面上越南哭天喊地要联合国保护自己,背地里却是对邻国痛下杀手。世界舆论风向突变,谁才是东南亚的麻烦制造者,越来越明朗。
战争看似结束,双方好像都松了一口气。但中越边境的火药味却丝毫未散。战后,越南依旧在边境布防,“防中国反扑”;中国也没撤过边防军。两国表面恢复外交,分歧却更深。越南继续巩固其在柬埔寨的兵力,而且排华政策一度再起波澜。大量侨民难民流离失所,普通家庭分崩离析,邻里之间多了猜疑和防备。
有些中越家庭因为战乱天各一方,有的村子一天经历几次军队巡逻,街头巷尾流传着各种传说:“中国会不会再打?”“越南会不会再报复?”而各国媒体早已从撤下了中越新闻,这场风波成了世界政治的一道“隐形伤疤”。
中越两国虽然都信誓旦旦“再无战争威胁”,却谁也不敢完全放松警惕。分歧并没消失,反而因为战争和难民问题越拉越长。谁能化解这种僵局?中越关系像一潭死水,动一动就激起大波。
你觉得联合国里的“哭诉大赛”有用吗?一方举着旗帜喊被欺负,另一方却讪讪离场;越南说中国处处侵害,最后自己却侵略了邻国。讲道理,到底谁才是这场中越战争的“始作俑者”?你更相信联合国里的控诉,还是宁愿站在被扣帽子的“中国立场”看看真相?欢迎留言说说:在“谁喊冤谁有理”的世界舞台上,你会更倾向相信谁?难道事实真的会被喊声淹没?
诚信配资-证券app排行榜前十名-第一配资门户-股票杠杆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